close

入秋之後產生的體內體外不適,如皮膚乾燥發癢、如喉嚨乾燥等等皆然,稱秋燥。

 

秋燥為虛火 寒涼食物別多吃

長庚醫院中醫部主任楊賢鴻表示,入秋後氣候得比較乾燥,雖然台灣相對大陸型氣候地區,濕度較高,不見得會明顯感受到差異,但皮膚敏感者,又沒有適當補充水分,就容易出現秋燥。

開業中醫師羅珮琳表示,秋燥通常在立秋後出現,門診民眾約增加二到三成,中醫稱為「血虛風燥」,因為血管無法滋養皮膚而造成乾燥、乾咳,一般來說,血液循環較差的老人家比較容易出現,有些年輕女性也會有秋燥症狀。

楊賢鴻說,秋天缺水有別於夏天缺水,就中醫角度,「上火」分實火與虛火,夏日的燥熱多為實火,需涼補祛暑,例如喝青草茶;秋天的乾燥則為虛火,這時候不適合大量補充寒涼食物,以免引發過敏或腸胃不適。

 

資料來源:元氣網 ( 裡面還有應攝取與需忌口的食物 )

 

飲食原則

1.預防、改善這些問題,可從飲食中著手,如多吃蔬菜水果、可吃含有維他命A的食物、並增加水分的攝取。 

2.從中醫的觀點,可在平日的飲食中選用滋陰潤燥、生津養肺的季節食物,須注意任何東西都是適量就好,過量傷身,切勿因為是好東西就大量攝取。 

3.建議在天氣未完全變冷前,以蔬菜中較平性偏溫的食材如蔥、洋蔥、胡蘿蔔、薑來調養身體,待入冬時再針對個人狀況選擇大補法,較不會有進補不成反傷身的疑慮。 

不管天氣如何變化,只要作息正常、營養均衡加上適量的運動,且隨時保持愉快的心情,透過秋天的膳食補充與日常生活保健活動,調養好自己的身體健康,迎接冬天的來臨! 

 

資料來源:樂活營養師 ( 裡面有詳細內容 )

 

規律作息、飲食、運動能適度緩解秋燥。( 資料來源:中醫解決5大秋燥症狀 )

秋燥需養肺,白色養肺食物與適量穴道按摩可舒緩。( 資料來源:由中醫養生觀談秋季養肺多吃梨子+穴位按摩 )

秋三月時令果書養療食譜 ( 較詳細解說食物 )

秋燥 ( 針對每種病症言其症候、分析與治療 )

 

希望大家秋天都不要身體不適,強身健體好過冬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薇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